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五年辉煌]13项成就昭示科学发展之路

作者: admin 来源: 时间: 2007-08-30 浏览次数: 3254
13项成就昭示科学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 ( 2007-05-22 09:23:53 )
 
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厂在茂名建成投产,这对带动粤西发展意义重大。资料图片
  五年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团结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局良好,圆满完成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报告摘登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25968亿元,五年翻了近1番,年均增长14%,占全国比重由2001年的1/9上升至1/8。人均生产总值28077元,五年增长80.7%。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5122亿元,五年增长101.6%。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长198.7%。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

  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保持合理增长,消费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2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能源、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名牌带动战略初见成效。
  
  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6年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40%,五年税收收入增长2.3倍,出口增长33.8倍。国有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五年增长1.1倍。对外经贸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投资和消费逐步升温。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起67个县(市)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发展逐年加快,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从2005年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

  粤港澳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粤台经贸交流活跃,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倡导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多层次合作机制,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经贸合作洽谈会成果丰硕。
  
  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取消和调整半数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公共管理的比重从2001年的55.9%提高到2006年的63.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型项目代建制。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一些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健全。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016元和5080元,五年年均增长9.0%和6.1%。珠三角地区率先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十项民心工程”成效显著。统筹城乡就业迈出新步伐,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明显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文化大省建设成效显著

  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1年的14%提高到2006年的24%。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全省和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部分家庭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出生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实施能耗目标责任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资源综合利用成效突出。全省和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和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两抢一盗”高发得到遏制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全省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实施信访督查专员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总量持续减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高发态势得到遏制。
  
  社会领域立法得到加强

  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立法工作向公开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推进,立法机制不断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得到加强。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改进,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代表履行职责能力明显提高。
  
  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度、决策参与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省委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和吸纳党外人士的意见。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加强理论武装,创办并定期举办广东学习论坛。固本强基工程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成效突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村(居)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和改进。
  
  专家解读

  广东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道路

  李新家(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的成绩,归结到一点,就是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道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硬道理,强调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率先发展的结果;是重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的新成就;是适应新形势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取得的新进展。它表明广东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一是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机制创新取得成效,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广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使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平稳的增长,而且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使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的跨越。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5969亿元,约占全国1/8,为未来一段时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已经确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省委省政府为广东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比如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广东、发展文化经济、开展泛珠区域经济合作等等,都是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的战略创新。特别是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为广东经济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三是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国民经济初步呈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的良好发展趋势。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绩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节约集约用地效果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四是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投资合理增长,结构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3,吸收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内外源经济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新局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协调发展得到更多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开创了新局面,粤港澳合作层次提高,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稳步推进;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三农”投入增加,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扩大。

  五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广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政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大局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消费环境改善,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重点解读

  六大体会:办好广东事情的法宝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广东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高举旗帜

  【体会一】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高举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专家解读】这是五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首要法宝,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先决条件。旗帜是方向,举什么样的旗决定了走什么样的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指引广东人民前进的伟大旗帜。广东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才能坚定正确方向,凝聚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实现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牢记使命

  【体会二】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牢记使命,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专家解读】广东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东的殷切期望。广东人民倍加珍惜和紧紧牢记排头兵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思想到行动上率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已逐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广东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个法宝,只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新的发展观念、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质量,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勇于创新

  【体会三】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勇于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专家解读】勇于开拓和创新,是广东发展的优势所在。省委一班人坚持把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与广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机制体制,通过创新抢占发展先机,不断实现以创新推动改革,以创新推动开放,以创新推动发展,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活力。
  
  关注民生

  【体会四】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专家解读】广东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五年来,省委全面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认真解决好“一保五难”问题,把民生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益性事业支出的比重,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只有一心为民,才能执好政,才能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维护稳定

  【体会五】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维护稳定,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

  【专家解读】广东近几年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协调利益关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长效机制。五年来,针对广东发展中社会矛盾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不断加大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力度,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从广东的实践看,必须既要着眼长远、总体布局,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加强党建

  【体会六】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专家解读】做好全省的工作,关键在党,这是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真理。近几年来,省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重点,抓理想塑灵魂,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作风反腐败,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干净干事,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和制度并重的有广东特色的惩防体系,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好地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先进性,为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解读专家:温宪元(省社科院研究员)
 

版权所有 © 东莞城市学院 | 学校办公室

邮编:523419 办公电话:0769-23382801 传真:0769-23382630

中国·广东·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易米科技